中医名言通解

段逸山 王庆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前言 本书前身系《中医名言辞典》。《中医名言辞典》于1992年问世以来已越二十余年,目前书市早已售罄,其间常有读者询问何时再版。由此思念起是书主编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裘老生前为圆成此书竭尽全力,组织业内同仁及门人精心纂集,并亲自提笔撰写序文。惜乎先生已于2010年驾鹤西去。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根据读者需要,约请原副主编段逸山、王庆其两位组织重行撰写,以续先生之遗业。 此番编著,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对原书欠当之处,作修缮补充,删除少量重复的条文;二是新增400余条条目,按原来编写体例组织编撰;三是原书未作分类,现据条目主旨分为十二类。 上述工作,最为棘手的是分类。因为前人所述,每每涉及多途,难以一概而论,须据其主旨,以作定夺。如张介宾《景岳全书·眩运》:“头痛之病,上实证也;头眩之病,上虚证也。”就其对“头痛”“头眩”辨析的角度而言,可纳入“辨证要点篇”;从其发病的原因与机制来说,宜归到“病因病机篇”。《素问·五脏生成》有“头痛颠疾,下虚上实”语,言头痛属上实;《灵枢·口问》载“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文,谓头眩属上虚。张氏此论由此生发,而《素问》与《灵枢》是从病因病机的角度论述二证的。据此,本书将此条置于“病因病机篇”。虽然在分类上耗费了诸多心血,但是欠当之处,或有夥够。 唐代文魁韩愈有言:“人声之精者为言,文字之于言,尤其精也。”据此而论,名言佳文宜是文字中之尤精者。自古以还,医界先哲,代不疏出,清辞丽句,美不胜收,迭经岁月沧桑,大浪淘沙,已成为公认的至理妙语,言简而意赅,语近而旨远,集中地展示了与病魔斗争的经验结晶,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洵属中华传统文化之精粹,被历代医家沿用和借鉴,为养生保健及疾病防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无论是临证之际,抑或书写脉案,操觚论著,中医古典名句因其具有寓意深邃、生动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