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资生涯

[日] 村上世彰
序 投资家的诞生 自幼时起,我的乐趣就是喜欢观察存折上打印的钱数一点点变多。所以我总是缠着父亲并央求他:“给我点零花钱吧,再给我点零花钱嘛。”不过,我对于金钱的渴求,可不是因为想要买什么,而是打算把它们全都存起来。每次一拿到零花钱,我就拔腿跑到银行,把钱存到我的账户里,然后就一遍又一遍地欣赏着存折上的余额。 那时候,我还非常喜欢逛百货商场。当然了,这既不是为了跟大人撒娇要个玩具,也不是为了用攒下来的零钱买些什么。到了商场里,我会仔细观察各类商品的价签,还不停地嚷嚷:“这个卖贵了!那个倒是挺便宜!”那时的我,对商品本身没有什么兴趣,反而更关心商品的价值——那时的我的确是个有点不同寻常的孩子。 我的父亲是一名投资家。 他经常对我说:“金钱是很害怕寂寞的。它们希望能够在一起玩耍,所以会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同一个地方。” 听了这话,幼小的我在心里默默盘算:“这么说来,攒下的钱越多,就可以得到更多的钱了!”因此,我开始尽可能地攒钱。 到我上大学为止,父母每年都会给我11万日元,但这些钱都以我的名义购买了股票。为什么是11万日元呢?这是因为,当时赠与数额若在10万日元以下,是不需要缴纳赠与税的。也就是说,如果赠与额是11万日元,则需要缴纳1000日元的赠与税,这就会有纳税记录。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将来有一天,如果想要证明这些财产是我的,手续就会变得比较容易。我记得,父母给我的钱都加起来一共有200万~300万日元,而购买的股票价值,则涨到2000万日元左右。这些股票包括三井不动产、近铁等,直到今天,我的零股复印件还和当年那些赠与税的纳税证明一同保存着。 股票的买进和卖出,并不是我自己做主的,甚至我从来都没有发表过自己的意见。父母的目的是为了再以我的名义购置一套房产。1980年,父母买下了港区高轮的Paircity Renaissance公寓。那时候,卖掉股票赚的钱就派上了用场。当时,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