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引论

[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译者序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人,精神病医师,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出生于奥地利弗莱堡(今捷克的普莱波)的一个犹太家庭,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5年师从法国神经学家让-马丁·沙尔科,运用催眠术治疗神经症,1886年回维也纳开设专门治疗精神病的私人诊所,在临床实践中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对人类精神世界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弗洛伊德众多著述中,《精神分析引论》是流传最广者之一,是弗洛伊德1915年至1916年、1916年至1917年在维也纳大学的两个冬季学期(10月至3月)给医生和一般听众开设的精神分析课程的忠实再现。本书前两部分是对第一学期即席讲授内容的课后追记,于1916年出版;第三部分则是在第二学期开课前写好的讲稿,于1917年出版。之后,两书合二为一并多次再版,而且时有细节上的修订。 第一部分“过失心理学”有三讲,讨论了口误、笔误、误读、误听及遗忘等日常生活现象,以具体事例为主,指出失误动作绝非偶然而是有意义的,进而揭示了它的心理机制和潜意识根源。第二部分“梦”有十一讲,讨论了精神分析中有关梦的学说。以“梦是一种心理现象”入题,分析了梦的实质、梦的显隐以及梦的审查作用、梦的象征渊源、梦的工作原理,由此得出结论,认为梦是人的潜意识里“愿望的满足”。第三部分“神经症通论”有十三讲,用精神分析解释过失和梦,阐述了神经症的理论及其相应的治疗技术。 这三个部分的论述顺序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发现过程正好相反。作为一个精神病医师,他的探索和发现是从神经症开始的,然后推及健康人的日常心理活动。如果说健康人的过失和梦与神经症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冲动的压抑、替代的形成以及意识与潜意识的斗争,那么精神分析就不再是精神病理学领域的一个分支,而是深入了解正常人心理状态所必不可少的、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