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绅的荷包

云妍 陈志武 林展
导论 财富载体与家庭资产结构 在19世纪法国小说家大仲马的作品《基度山伯爵》中,有一段关于时世变迁的评论:“在那个时代,各种投机事业和工业都还没有兴起,所以积藏那些金银珠宝是并不为奇的。”(第18章“宝藏”)“那个时代”,指15世纪;积藏金银珠宝,指小说里意大利的枢机主教恺撒·斯巴达秘密藏宝一事。情节虽为虚构,但这段评论反映出一个事实:金银珠宝在古代是财富的重要载体,而曾几何时,“各种投机事业和工业”的兴起已悄然改变了财富保存的基本形态。小说里还提到,宝藏主人的后裔、19世纪枢机主教斯巴达伯爵听取了秘书法利亚长老的劝说,将个人财产置于金融工具——“终身年金”,结果收入提高了一倍。这又传递出一个信息:不同资产(或说,财富载体)之间存在着回报率的差异,持有“终身年金”(无疑属于上文所谓“投机事业”中的一种)在当时所获得的收益相对较高。由此不难想见,资产回报率的高低一定影响社会投资的一般选择,而这些选择将决定资源的总体流向,并最终重塑社会经济的面目形态。因此,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金融化进程可以从私人财富的安排与组合中体现出来。 人类的财富载体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在游牧狩猎的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基本没有剩余,也就没有积累,无须储存财富的载体;也由于游牧生活,土地属万众,而非私有,作为房地产的房屋还没有出现。到定居农耕社会时期,财富载体发生巨大变化,房屋、土地、农具、牲畜、衣物、珠宝、古董、艺术品、金银等多种价值载体,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相继推出,只是这时期的财富载体几乎全是实物资产,金融资产除了借贷合同之外基本没有。到农业社会晚期,一些西欧城邦开始出现公债、终身年金等金融投资工具;例如,在Tuscans and their families(《托斯卡纳人和他们的家庭》,1978)一书中,作者利用1427年政府普查数据研究意大利托斯卡纳(Tuscany)地区的家庭资产结构,发现当时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