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国字号事物的命运

桑兵 关晓红 主编
本书为浙江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学科建设经费专项出版资助项目 总说 当前的世界格局,正在发生自17世纪以来最为重大深刻的变动。这一变动呈现相反相成的两面:一方面,全球化导致各国的交往联系进一步紧密;另一方面,单一的西方强势霸权地位已经动摇,包括中国崛起在内的多元化成为新的发展取向。由此引发重新认识自我和调整世界秩序的需求,不同文化系统的相互理解和接受变得更加重要,而沟通的理据却引起越来越多的反省和检讨。近代以来在世界一体化的大趋势之下普遍发生的知识与制度转型,本来是各国赖以沟通理解的凭借,现在却造成许多的疑惑和困扰。以往后发展国家将接受欧洲中心衍生出来的一整套观念制度作为体现人类发展共同趋向的公理,用以重新条理和解释既有的历史文化。西方社会也习惯于用后来体系化的观念制度看待异己的文化,乃至回溯自身的历史。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经过观念与制度的所谓现代变革调适的国家民族之间,摩擦冲突仍然不断加剧,而人类发展的单一现代化取向备受质疑,越来越多的学人意识到倒看历史所产生的误解不同文化的现实危险。如何通过世界一体化(其核心仍然是欧洲中心)之后表面相似的观念和制度来理解和把握各种社会文化差异,增进相互理解与沟通,同时注重不同文化之于世界多样性的价值意义,引起各国学人的高度关注。作为重建世界格局一极的中国,晚清民国时期,知识与制度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动,使得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前后截然两分。了解这一千古大变局的全过程和各层面,对中外冲突融合的大背景下知识与制度体系沿革、移植、变更、调适的众多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可以获得理解传统、认识变异、了解现在和把握未来的钥匙。在中学、东学和西学的视角下重新考察近代中国观念与制度变革的趋向和症结,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东亚文明的别样性及其对人类发展提供多样性选择的重要价值,争取和保持对在世界文明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