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变中医:瞿岳云教授别具一格的中医学理论解读

瞿岳云
前言 所谓“悟”,是指在学习的基础上,对圣贤之言和经典论述,或某些问题念念不忘,殚心思忖,反复琢磨,终于心领神悟,获得独特见解的一种思维方式。“变”者,乃灵活多变性之谓也。就中医学而言,清代喻昌《寓意草自序》云:“闻之医者意也。一病当前,先以意为运量,后乃经之以法,纬之以方,《内经》所谓微妙在意者是也。”即“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悟或曰“心悟”“心法”,是中医学认识发展史上的一种基本的认识方法。清代陈修园在《医学心法》序中云:“师以授之弟,父授之子,皆本心法,以为心传,医道何独不然……心悟乎古人之言,能畅达古人言中之意,心契乎古人之心,能曲绘古人意中之言。辨其是非,判其偏正……殆所谓神明于规矩之中,变化于规矩之外矣。”心悟与佛教所说的“顿悟”“悟性”有所类同,在早期的中医学著作中,常被描述为“慧然独悟”“昭然独明”等。清代医家吴体仁云:“诚以学非精详,不可以云学,学必会通,乃可以言悟,悟不先之以学,则无师而所悟亦非,学不要之以悟,则固执而所学亦浅。”说明了学与悟的关系。 如何悟?程国彭云:“学者读书之余,闭目凝神,时刻将此数语(指经典的某些命题),细加领会,自应一旦豁然,融会贯通,彻始彻终,了无疑义。”(《医学心悟·医有彻始彻终之理》)心悟,必经一个艰苦的思考过程,如吴鞠通自言“十阅春秋,然后有得”(《温病条辨·自序》)。正因为如此,故在中医学浩瀚的文献宝库中以“心悟”和“心法”命名的著作层出不穷。如程国彭之《医学心悟》、尤怡之《金匮要略心典》、朱丹溪之《丹溪心法》、薛己之《外科心法》、刘完素之《伤寒标本心法类卒》、吴谦之《伤寒心法要诀》、万全之《痘疹心法》、高秉钧之《疡科心得集》、镏洪之《伤寒心要》等,这种认同现象在世界医学史上是独无仅有的。 由于心悟、心法的宗旨首先是着眼于领悟经典的要义,于是便有了《内经知要》(李中梓)、《本草备要》(汪昂)、《医学六要》(张三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