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在南京

张元卿
自序 在研究南京的民国老住宅区复成新村的过程中,我发现金九和南京的历史联系很多,有些细节很有趣味,但其价值至今还未被充分认识,因此决定试着研究一下“金九在南京”。 八年前我定居南京后开始观察和研究这座城市,随着了解的深入,发现很多研究者都习惯于通过笼统的宏观叙事来看待和解释这座城市的历史,致使许多历史细节随着建筑的消失和史料的散佚而被遗忘。这样,随着能支撑和提升义理的值得考证的细节的消失,后来论著多变相延续旧说,陈陈相因,生气全无。就金九和韩国临时政府的研究而言,论著已有很多,似已题无剩义,可从南京城市史的角度来看,这些论著普遍存在义理和考据脱节的问题,许多史实至今还不清晰,同一书中自相矛盾之处也很常见,一些重要细节还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因此,虽然研究之初面对的是一个歧义纷纭、杂乱无章的文本世界,但也可看出这里面还有较大的研究余地。 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我发现这个课题的涉及面非常广,在厘清各种关系之后,常有拨云见日之感,兴味愈加浓厚。一年下来,感觉所解决的问题可以写成一个小册子了,遂于戊戌正月开始动笔,今初稿完成,还未出正月。 本书只是一个小册子,是微写作,却是按大书的结构来规划的。概而言之,本书是以梳理历史为经,考证细节为纬,尽量做到微而有系统。人所共知的史实,不做烦琐陈述,只求过程清晰;久被忽视的细节,则突出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不惜辞费;以往论著语焉不详者,能通过考证补其不足,则考证不遗余力;歧义纷纭者,能辨析清楚,则疏解不避繁难;重要细节非图片不能复现其原貌者,则适当引用各类图片以丰富其历史空间。然受限于眼界与功力,本书难免菁芜并存,惟识者谅之,亦惟识者赏之。 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尹引兄提供了很多珍贵资料,还常与我往复讨论,受益良多,不能不谢。 写到本书“尾声”时,在《当代地政泰斗萧铮博士传略》中看到魏方赠陈太先的一首七律,萧铮读后黯然,曾次韵酬答。魏诗有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