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哲学

[英] 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 [美] 彼得·福斯(Peter S.Fosl)
图片 缅怀我的同事和朋友——里克·奥尼尔(Rick O'Neil) 中文版序 搭一座通向西方哲学的桥 《简单的哲学》与《好用的哲学》这套书能够在中国与读者见面,我深感荣幸。这是一套介绍哲学推理方法和原则的指南丛书,但它体现的是西方传统。那么,对于自身已拥有丰饶哲学历史文化的中国读者来说,它为何同样具有吸引力呢? 这个问题有多种答案。最简单的回答是:无论要将什么事情做到极致,都要尽可能地掌握更多不同的工具和技巧。例如,画家要通过长期的游历、发明完全不同的创作风格和绘画技巧,长达几个世纪才发展了绘画技术。思想家同样如此。实际上,即便一种哲学传统已经具有自己的高质量工具,但也不足以说明其自身已经完备,无须学习其他传统。因此,中国读者有充分的理由去探索西方哲学,而西方读者同样不得不阅读中国典籍。无论我们在何种传统中接受教育,异域知识都能丰满我们的智识。 在哲学领域里,经验的扩充尤为重要。哲学家们渴望看到事物的本质,他们追求客观性,追求观察视角不受自身所处的时间和地点的局限。然而在实践中,他们所读所写的论证或观点,却通常只是那个时代和环境中最流行的观点。追求客观性则要求具备更广阔的视域,因此研究其他传统特别重要。 西方哲学的概念和方法非常适合于逻辑分析。西方哲学非常有利于把容易被忽视的概念差异区分出来,并极其关心或专注于将论证的涵义探究到底。 但是,这些方法亦有其缺点。最坏的是,西方哲学太过于关注概念间的细微差别,而忘却了这些概念本要用于阐明真实的世界。有时,研究西方哲学感觉就像是在透过显微镜观察,而你真正想做的却是观看整个人类发展的全景。 这可以联系到中西哲学比较中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有人认为,大师们,如孔子、孟子、老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康德都关心的是相同的问题,只是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而已。这种理解极具迷惑性,但却是错误的。最显著的是,在中国的传统中,大多哲学辩论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