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译天竺诗文

[印度] 迦梨陀娑 等
出版说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建社以来,出版了很多著名翻译家的优秀译作。这些翻译家学贯中西,才气纵横。他们苦心孤诣,以不倦的译笔为几代读者提供了丰厚的精神食粮,堪当后学楷模。然时下,译界译者、译作之多虽前所未有,却难觅精品、大家。为缅怀名家们对中华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展示他们的严谨学风和卓越成就,更为激浊扬清,在文学翻译领域树一面正色之旗,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携手中国翻译协会出版“中国翻译家译丛”,精选杰出文学翻译家的代表译作,每人一种,分辑出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二〇一六年十月 “中国翻译家译丛”顾问委员会 主任 李肇星 顾问 (按姓氏笔划排序) 于友先 卢永福 孙绳武 任吉生 刘习良 李肇星 陈众议 肖丽媛 桂晓风 黄友义 前言 金克木先生(1912—2000)早年是诗人,一九三六年出版新诗集《蝙蝠集》。当时的职业是教师和报社编辑,还从事英语翻译,一九四一年出版译著《流转的星辰》和《炮火中的英帝国》。就在这一年,金先生经朋友周达夫介绍,到印度加尔各答任中文《印度日报》编辑。在此期间,他学习印度现代语言印地语。而金先生自少年时代就养成好学深思的习性,凡事喜欢“由今溯古,追本求源”,又开始自学印度古代语言梵语。不久,他前往印度贝拿勒斯佛教圣地鹿野苑,一面跟随印度著名学者憍赏弥学习梵语和巴利语,一面钻研佛学,阅读汉译佛藏。此后,他又跟随迦叶波法师学习印度教哲学经典《奥义书》,并利用汉译佛经协助戈克雷教授校勘梵语佛经《阿毗达磨集论》。从此,金先生走上梵学研究之路。在一九四五年就已写出《梵语语法〈波你尼经〉概述》和《〈吠檀多经〉译述》两篇长文。 一九四六年回到祖国,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教印度哲学史。一九四八年起,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教梵语、印地语和乌尔都语。一九六〇年,他和季羡林先生合作,开设了国内首届正规的梵文巴利文班。两位先生亲自编写教材,从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