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的童年

[南非] J.M.库切(J.M.Coetzee)
新移民故事 (代中译本序) 一 库切新作《耶稣的童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难民的孩子,名叫大卫,他和家人失散了,不知道他母亲的名字;上船时他带着一封能够说明情况的信件,但是信件弄丢了;于是,一个名叫西蒙的老人带他去寻找母亲,在他们移居的那个新国家里,这一老一少相依为命,开始新生活…… 故事主角有一个身世不明的背景,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其父母和亲友。男孩的身世只剩下一个浮现在背景中的画面:上船时他带了那封信,信塞在一个小袋子里,用绳子挂在脖子上。 读者可以从这个画面猜测,男孩的母亲把那封信塞在小袋子里,用绳子挂在他脖子上,这么做是否已经别有打算了?换句话说,男孩在船上即便没有把信弄丢,其实也是找不到母亲的?这种事情发生在难民船上并不稀奇,他的亲人也许无力抚养他。因此,他是个弃儿;没有过去(不知道母亲名字),也没有未来(被孤零零扔在难民船上),甚至没有姓名(他的名字“大卫”是难民营里的编号);在这个必须有所归属的世界上,他像滚落在缝隙里的一枚硬币。 读小说开头几章,并不清楚它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也不清楚书名“耶稣的童年”是什么意思,具体喻指什么,和故事里的男孩有何关联。但是,这个书名也给人的想象带来某种张力。 男孩大卫半闭着眼,吮吸手指头,跟着老人西蒙在诺维拉市流浪,在该市的难民安置中心觅得栖身之所。他是个有趣的孩子,智力上甚至有某种天赋。码头工人下棋输给他,对他说:“你里面真的有一个魔鬼哩。” 体内有个魔鬼的小孩也需要父亲和母亲,尤其是身在异国他乡,需要有人给他喝水、吃饭,需要游戏和玩伴,需要上学念书……尤其是当黑夜出现魔鬼般的声音时,更需要有人安抚这颗瑟瑟发抖的幼小灵魂。 小说第九章,大卫唱了一首刚刚学到的德语歌谣(歌词大意是:谁这么晚了还在夜里徜徉,是风吗?/那是肩上背着孩子的父亲;/他搂着男孩的手臂,/给他安全,让他温暖。),他不明白歌词的含意,却唱出了老人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