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全集(第6卷):小说

老舍
文前彩插 图片: 1947年于美国 图片: 1946年老舍与曹禺(右)于美国耶鲁大学 图片: 《鼓书艺人》英文译本书影 图片: 《无名高地有了名》手迹 本卷说明 本卷收入长篇小说《鼓书艺人》中、英文译本及《无名高地有了名》。 《鼓书艺人》,1948年至1949年写于纽约,未曾发表出版。因中文原稿遗失,根据英文译本The Drum Singers(郭镜秋译,1952年纽约Harcourt,Brace and Company出版),由马小弥复译为中文,发表在1980年《收获》第2期,同年10月本社初版(单行本)。在编入本书时,对中、英文译本都重新作了校订,并加入简要注释。 《无名高地有了名》,1954年写于北京,1955年在《解放军文艺》杂志1月号至4月号连载,本社1955年5月初版。编入本书时,根据初版本校勘。 鼓书艺人 一 一九三八年夏,汉口战局吃紧。 浑浊的扬子江,浩浩荡荡地往东奔流,形形色色的难民,历尽了人间苦难,正没命地朝着相反的方向奔逃。翅膀下贴着红膏药的飞机,一个劲儿地扔炸弹。炸弹发出揪心的咝咝声往下落,一掉进水里,就溅起混着血的冲天水柱。 一只叫作“民生”的白色小江轮,满载着难民,正沿江而上,开往重庆。船上的烟囱突突地冒着黑烟,慢慢开进了“七十二滩”的第一滩,两岸的悬崖峭壁,把江水紧紧挤在中间。 房舱和统舱里都挤满了人,甲板上也是水泄不通。在浓烟直冒的烟囱底下,有五六十个小孩子,手足无措紧紧地挤在一起。他们已经没了家,没了父母,浑身都是煤烟和尘土,就像刚打煤堆里钻出来一样。 湍急的扬子江,两岸怪石林立,江水像条怒龙,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发狂地在两山之间扭来扭去。过了一道险滩,紧接着又是一道,然后直泻而下。船在江面上颠来簸去,像一条毛毛虫在挣命。汽笛一响,船上每个人都吓得大气也不敢出,唯恐大难临头。 每过了一道险滩,船上的人就松一口气,像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