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文集(第17卷)

[俄] 列夫·托尔斯泰(Tolstoy,L.N.)
文前插图 图片: 列夫·托尔斯泰(1910年) 图片: 八十二岁的骑手(1910年) 图片: 列夫·托尔斯泰和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切尔特科夫下棋(1910年) 图片: 列夫·托尔斯泰与索菲娅·托尔斯泰娅结婚四十八周年纪念照(1910年)列夫·托尔斯泰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图片: 伟大作家朴素的坟(1912年) 一八四七年 三月十七日 [喀山]我住院六天了,六天以来我对自己几乎是满意的。[……]在这里我完全是独处,没有人打搅,没有人侍候,没有人帮忙,因此我的理智和记忆也就不受任何外界影响,我的行动也非成熟起来不可。主要的好处是,我看清了,不规矩的生活并不像上流社会大多数人所说的那样是年轻幼稚的结果,而是灵魂的早期堕落所致。 独处对于生活在人群中的人是有益的,交往对于不生活在人群中的人也同样有益。人一旦脱离人群,进入自己的内心,理性立刻会摘下他那副歪曲一切的本来面目的有色眼镜,他对事物的看法也清楚了,他甚至会诧异,为什么以前他竟然没有看到这一切。只要理性继续起作用,它就会指出你的使命何在,并且给你规定一些准则,让你带着这些准则勇敢地走向人群。一切适合理性这个人类秉有的最重要的能力的,同样也适合存在着的一切。个人的理性是一切存在物的一个部分。部分不可能打乱整体的秩序,而整体却能够扼杀部分。因此你要使自己的理性适合整体,适合一切的源,而不是适合部分,不是适合人群。这样你的理性就能够与整体合流,而人群作为一个部分,也就不至影响你了。写十卷哲学著作要比把任何原理付诸实践容易。 三月十八日我读了叶卡捷琳娜的《手谕》。我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读任何严肃的著作都要认真思考,并且从其中摘录精彩的思想,因此我要把我对这部出色的作品前六章的看法写在这里。 [……]君主制下的自由概念如下:自由据她说就是一个人能够去做一切他应该做的,而不被迫去做不应该做的。我想知道,她所说的应该和不应该指什么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