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食物如何改变我们人类和全球历史

[英] 阿梅斯托
彩插 图片: 食人习俗是黑色幽默青睐的题材。这是西班牙画家戈雅的画作,悬挂在他住处的餐厅墙上,描绘了希腊神话中的泰坦克洛诺斯吞噬亲生子女的情景。在大约1800年以后,戈雅笔下的饮食画面几乎都有令人作呕之感 图片: 德·布里于1592年创作这幅版画,描绘施塔登在巴西的见闻:图皮南巴人吃下烤人肉后,意犹未尽地舔起手指。不过根据施塔登所述,这些人不常食人,而食人必有冗长的仪式。他们并不是因为饥饿,而是为了报仇雪恨才吃掉俘获的敌人 图片: 现代素食主义传统痛斥食肉行为的残忍。素食风尚初露端倪时,戈雅在1810年前后画了这幅以屠宰为主题的静物写生,画面中是被屠宰的绵羊。他采用戏谑却不很写实的元素,肋排竖直而立,笔触疙疙瘩瘩,并不干净利落,羊头的眼神可悲又哀怨 图片: 第一次食物恐慌事件。在德国画家老卢卡斯·克拉纳赫绘于1526年的这幅画作中,伊甸园并没有肉食现象,狮子与绵羊和平共处,水果才是主要的食物。然而在大自然中,并非原本就有充足的蔬果食品和温驯的牲畜,必须通过农牧才能获得。事实上,举世皆有食物禁忌,伊甸园的禁果是其中的代表 图片: 在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这幅颂扬神圣日常俗务的画作中,满脸不高兴的马大正在研磨香料,准备烧鱼,背景则是她的妹妹马利亚正服侍基督的情景。根据《约翰福音》,基督复活后吃的圣餐当中有鱼。对比强烈的光线和扭曲的透视法,使这幅画显得格外突出和光彩夺目 图片: 静物画家爱画食物,因为餐室场景别具象征意味。泼洒而出的酒和喝掉的酒,奄奄一息、形如阴户的牡蛎,空牡蛎壳,裂开的干果,反射的光线,林林总总,象征着人生之乐的无常和短暂。这幅画的作者是荷兰画家威廉·克拉斯·赫达,时间为1635年 图片: 17世纪时,解剖学主题在西方艺坛逐渐蔚为风尚,屠宰也成为艺术主题,荷兰画家因而得以采用戏剧性的手法来刻画日常生活仪式。伦勃朗的这幅画作即以不折不扣的写实手法,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