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春秋〕孔丘
图片 孔丘(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学而 【原文】 子[1]曰:“学[2]而时[3]习[4]之,不亦说[5]乎?有朋[6]自远方来,不亦乐[7]乎?人不知,[8]而不愠[9],不亦君子[10]乎?” 【注释】 [1]子:过去泛称男子,后来变为对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在《论语》中,“子”一般指的是孔子。 [2]学:《说文》中把“学”解释为觉悟的意思。在原文中,一方面是指学习《诗》、《书》、《礼》、《乐》、《易》之类的典籍,另一方面是指学习六艺之类的实际生活技能。 [3]时:意为“在合适的时间”或是“时常、经常”。 [4]习:繁体字写作“習”,本义是“鸟数飞也”,练习,引申为实践。 [5]说:高兴,开心。是“悦”的通假字。 [6]有朋:在有些版本中,写作“友朋”。“朋”,这里指的是朋友,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还有人认为指的是孔子的弟子。 [7]乐:意思与“悦”相同,都是高兴的意思。但二者有区别,“悦”多指内在感情,“乐”则通常表露在外面。 [8]不知:不了解,不知道。 [9]愠:生气,恼怒。 [10]君子:这里指的是有德行、品德高尚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和技能之后,并能付诸实践,这不是很开心的事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彼此之间能相互交流,不也是很愉快的事吗?别人不了解,也不怨恨,这难道不是一个有德行的人吗?” 【原文】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2]弟[3],而好犯上者,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6]本[7],本立而道[8]生。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