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叔叔的小屋

[美] 哈里耶特·比彻·斯陀夫人 (H.B.Stowe)
译本序 1852年,原在《国民时代》上连载的反奴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以单行本的形式问世,立即在美国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国内,小说的出版打破了因《1850年妥协法》等一系列法案通过后社会对奴隶制问题的冷漠态度,重新激起了人们对它的义愤,从而使南北方的矛盾日趋尖锐,反奴斗争的浪潮四处涌现,直至1864年内战爆发。所以林肯总统后来在接见该书作者斯陀夫人时曾幽默地称她是“写了一本书,引发了这场战争的小妇人”。一年之内,小说就销售了三十万册(当时美国的人口只有三千万),同年还被改编成剧本在百老汇和全美上演,盛况空前。在国外,这部小说相继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出版(该作最早的中译本出版于1901年,名《黑奴吁天录》,译者为译界先驱林纾和魏易),并被改编成多种语言的剧本,在世界各地演出,影响巨大。斯陀夫人因此三次应邀访英,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和维多利亚女王的接见。 斯陀夫人(1811—1896),全名哈里叶特·伊丽莎白·比彻·斯陀,是美国废奴文学的代表人物,也是黑人文学的开创者。她生于美国东北康涅狄格州列奇菲尔德一个清教徒家庭,父亲是牧师,担任过神学院院长之职。她和姐姐、兄弟自幼在浓郁的宗教氛围中长大,笃信宗教,关注社会疾苦。少年时代随父迁居辛辛那提,在那里生活了十八年。辛辛那提离南部蓄奴制仅一河之隔,系营救逃奴的“地下交通网”的重要据点。在那里她经常接触不堪忍受南部奴隶主残酷迫害的逃奴,她的三个兄弟和丈夫都曾救援过他们。她还多次去过南方,亲眼目睹黑奴任人宰割的悲惨遭遇,内心受到极大震撼,对他们的命运充满了同情。这一切都为她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1836年她与神学院教授卡尔文·斯陀结婚,斯陀是著名的圣经学者,也是位传教士。婚前,斯陀夫人是在哈特福德(康涅狄格州首府)后在辛辛那提当教师;婚后,她相夫教子,因家境清贫,在自己家中办私塾,教育自己子女,也接受黑人子女入学,并在丈夫的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