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1

[俄] 列夫·托尔斯泰
史诗艺术家托尔斯泰 ——总序 数年前,我曾走访过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在庄园的一个僻静处,那溪水淙淙的扎卡斯谷地旁,有一块异常简朴的墓地。稍稍隆起的墓冢上绿草如茵,阳光透过扶疏的林木洒下一层金色的光辉。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与其相伴的是人们终年不断献上的鲜花,是紧紧护卫着它的几株高大的橡树和莽莽苍苍的森林,还有那传说中的象征着人类幸福的神圣的小绿棒。那里安息着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在19世纪独具魅力的俄罗斯文坛上,托尔斯泰无疑是最受后人尊敬的和最杰出的代表。高尔基甚至认为,托尔斯泰“告诉我们(的)俄罗斯生活,几乎不下于全部俄国文学”。①托尔斯泰文学成就主要在小说和戏剧两种样式,其中尤以小说的创作量最大。托尔斯泰的小说创作,除带有自传色彩的三部曲《童年》、《少年》和《青年》外,长篇小说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三部,有影响的中短篇小说有二十多篇。托尔斯泰的中短篇小说,不管是描写战争生活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反映地主与农民间鸿沟的《一个地主的早晨》、表现贵族平民化追求失败的《哥萨克》,还是晚年的炉火纯青之作《伊凡·伊里奇之死》和《舞会之后》等,都自有其不可替代的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不过,对于列夫·托尔斯泰来说,最能施展其才华的无疑是长篇小说这一文学样式。高尔基有个生动的比喻:“托尔斯泰倘使是一尾鱼,他一定是在大洋里面游泳,绝不会游进内海。”托尔斯泰本人也认为:“史诗的体裁对我是最合适的。”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有着一种内在的宏伟构想,特别是三部长篇巨著更是超群出众,具有独特的审美风貌。托尔斯泰长篇崭新的艺术面貌是作家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艺术概括的结晶。作为一个把自己的精神血肉深深地融入作品的艺术家,托尔斯泰在他的长篇中强烈地表现出人生追求与艺术探索相统一的倾向。 许多作家和批评家对长篇小说这一文学体裁作过种种理论阐述,其中不少具有科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