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

王国维
扉页 图片: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 手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导读 《人间词话》与中国人的“境界” 回望漫长的中国文化史,可以肯定地说,《人间词话》不仅是一部开创新纪元的词话经典,而且还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化经典。它所倡导的“境界说”对于中国两千多年的诗教传统有重要影响,成为百余年美学、诗词和文化的热议话题,时至今日,它依然是值得人们不断探索、品味的美学宝典。如何理解《人间词话》“境界说”的审美内涵?又该怎样认识它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它在当今对于人们审美修养的提升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王国维:其人其学 《人间词话》之“境界说”为什么能在当世产生巨大反响?还是让我们从王国维的思想与生平说起,中国古来就有“知人论世”的传统,要准确理解王国维“境界说”当从了解其人其学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又字伯隅,初号礼堂,后改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他出生在中产之家,“一岁所入略足以给衣食”,七岁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走科举道路,十六岁(1892)中秀才,名噪乡里。自十七岁起接连两次参加乡试,均以失利告终,其时恰逢康有为、梁启超鼓吹维新变法,遂决意放弃科举,转而学习“新学”。只是家境日窘,不能远游求学,直到二十二岁那年(1898)因人介绍得以赴上海,进入汪康年主办的《时务报》任书记,同时在东文学社学习哲学、文学、英文、日文。在学期间,他得到了学社创办人罗振玉的赏识,三年后在罗氏资助下赴日留学,在东京物理学校修习理科。不久因病归国治疗,后相继于上海、南通、苏州等地从事教学,并在《教育世界》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哲学和文学的论文,二十九岁时(1905)将之结集为《静安文集》。三十一岁那年(1907)再经罗振玉引荐,入京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后改任学部所属京师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修等。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他随罗振玉一起流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