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界”之兴起

秦方
文前辅文 本书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批准号:14CZS045)研究资助和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经费出版资助 导论 1898年5月31日,中国女学堂在上海开校招生。作为国人自办的第一所近代女校,中国女学堂首批学生仅招收了20余位来自士绅家庭的年轻女性。尽管人数很少,但这却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闺秀们走出家门、接受社会化学校教育的开端。此后几年,尤其是在1900年后,各地纷纷掀起兴办女学的高潮。包括封疆大吏在内的各级官员、地方士绅以及无数走出家门的闺阁女性,共同促成女学极大繁荣的局面。据清政府学部调查,至1907年,中国已有428所女学堂、1501名教习、15496名学生以及622名职员。面对女学发展的迅猛势头,1907年3月8日,学部颁布《女子师范学堂章程》36条、《女子小学堂章程》26条,最终将女学纳入官方教育体制中。此后,这一官方认可更是促进女学迅猛发展。至民元1912年,全国女学生猛增至141130名,占全国学生总人数的4.81%。可以说,不管是从现实层面,还是从体制层面,在清朝最后十余年中,女教习和女学生已成为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新兴群体。 女学如此“不凡”之发展,不可避免地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关注。目前海内外有关近代女学的学术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必须要指出的是,因相关论著过多,在此仅列举主要的专著和论文,学位论文并不在其列。 第一,很多学者从通史的角度,对校园文化、学生构成、课程设置、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通论式研究。如1990年代黄新宪的《中国近现代女子教育》、雷良波等人的《中国女子教育史》、杜学元的《中国女子教育通史》以及阎广芬的《中国女子与女子教育》。2006年熊贤君编著的《中国女子教育史》一书,亦可视为此类论著。在这些通史类的专著中,作者们多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对女子教育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分析。乔素玲的《教育与女性——近代中国女子教育与知识女性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