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十七)

刘瑞琳
卷首语 人类始终生活在历史的投影里。 这投影,既非上帝恩赐,也不是什么神袛做的手脚,而是源自人类将自己与动物区分开来的那个重要特征——记忆。 历史的投影有远有近,远的如原始祖先迈向文明的渺然足迹,近的如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时间之流,不舍昼夜,不仅把已经发生的,而且终将把正在发生的以及行将发生的一切,都裹挟而去,统统融入历史的投影。 最早意识到这投影价值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温故而知新”,虽平白如话,却如醍醐灌顶。 历史既是人类活动的归宿,更是面向未来的智慧之源。 谈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英国作家奥威尔的表述则更加直截了当,他说:谁掌握了历史,谁就掌握了现在。 主 编 刘瑞琳 特稿 往事半苍茫(下) ——成舍我的办报生涯 张功臣 办《民生报》得罪了汪精卫 成舍我大难不死,深知自己在京城随时仍有生命之虞,必须出去避避风头,韬光养晦一时,才是办法。于是把报馆的事托付给老友吴范寰管理,继续出刊,自己则在1927年春上去南京,寻找新的出路,后来一直往来于平、宁两地。在此期间,《世界日报》仍不断受到当局压迫,如1929年12月30日,因刊登题为“某要人谈时局”的报道,得罪了接管华北的阎锡山,被处罚停刊十二天;1933年5月10日,又因公开报道国民党特务组织蓝衣社的内幕,蓝衣社头子刘健群命令北平宪兵拘捕成舍我,经人说情,才免遭祸手。这些际遇,使成舍我动了在南京创办一份报纸的念头。 他要在南京创办新报的想法,与国民党大老李石曾不谋而合,于是遂由李出面张罗,合办一份四开小型报,命名为《民生报》。报纸首刊选在4月18日,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在同一天。这一年,国民党南京市党部通令党员必须重新登记,成舍我以“办报不应受到任何党派之约束”,“不往登记,自动放弃党籍”,这是他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此选择,当然是出于对职业生涯的考虑和对新闻自由的尊重,他后来敢于和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