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昔日之光陨落

耿辉
这部选集里的三篇小说都着眼于暴行:有些人想要努力隐藏和遗忘;还有一些人想要揭示和回忆。沉重的过去影响着现在和未来。 虽然《重生》和《第14课:关于事件隐形装置及其实际运用的思考》与真实事件并无关联,但是它们植根于历史经验之中。我猜每位读者都会从这两篇小说里获得一些不同的感受,我无意多说进而影响读者自己的判断,因为作者试图向读者解释自己的故事是一件再糟糕不过的事情。 不过,讲述一下我创作《纪录片:终结历史之人》的来龙去脉也许是有必要的。 我第一次产生这个故事的创作灵感是在得知张纯如去世的时候。 她的《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是西方第一部讲述南京大屠杀的权威著作。这本书震惊了美国读者,因为许多人根本不了解二战中日军的暴行。 几乎是在顷刻之间,她吸引了大批为日本辩护的否定主义者的注意。她不仅在网络上受到攻击,连有名的西方学者也开始发表学术文章表达对她著作和动机的怀疑。有人宣称她夸大了死亡人数,还有人指出她叙述中的细枝末节不是无法核实就是与其他证据相左,并因此竭力侮辱她。不可思议的是,有非常多的人似乎认为努力记住一场暴行比暴行本身更下作可耻。 这些恶毒攻击张纯如的人戴着学术讨论的文明面具,既不疯狂叫嚣,也不恶语相加,他们就是拒绝承认《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的真实性与重要性。他们用谨小慎微、字斟句酌的话语将张纯如解剖,最终将她和她的著作,以及书中的真相,一并切得粉碎。 张纯如无法摆脱这一切,因而陷入抑郁并最终自杀。在西方,《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仍然是“争议性”作品,有人觉得张纯如奋力披露被西方社会忽视和遗忘的残酷暴行,却只获得了鼓动反对之声的结果。 所以我想写一个故事,刻画一个人,他相信我们对历史负有责任,相信我们有责任记住过往暴行的受害者,有义务证实被遗忘和背叛的历史。 殖民主义、战争、大屠杀、不同地区和民族间的势不均衡,诸如此类的历史遗留问题把一些无形的界限强加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