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古典文学(中文版)

[英] 威廉·艾伦
序言 张巍 这是一本值得向古希腊罗马文学爱好者推荐的“通识读本”。作者威廉·艾伦(1970年出生于苏格兰,现任牛津大学大学学院古典语言与文学副教授,学术专长为希腊古风与古典时期的文学与思想史,尤长于史诗与悲剧)在原著区区120余页(中译本140余页)里,上起公元前8世纪的荷马史诗,下迄公元2世纪的罗马小说,对最为经典的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学作品做了一番整体性的概览。要完成这一任务,套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看似疯人之举”(第1页)。摆在作者面前的首要难题,是在力求言简意赅又不失要领的同时,能够让普通读者领略古典文学的经典意义,甚至还能随之感到兴味盎然。 针对这一难题,古典文学简史诉诸不同的写法,最常见的有三种。第一种是传统的写法,即按照历史时期的时间顺序来展开文学史叙事,通常把希腊文学分作古风、古典、希腊化和帝国四个时期,把罗马文学分作早期共和国、晚期共和国、奥古斯都时期、早期帝国和晚期帝国五个时期,然后再把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按样式归类,专注于每个时期最重要的作家及最重要的作品,以此勾勒出古典文学发展的整体面貌。以牛津大学出版社近几十年来向普通读者推出的古典文学简史为例,1980年初版(1997年第二版)的《古希腊文学》,由四位英国古典学名家多佛(Kenneth Dover)、韦斯特(Martin L. West)、格里芬(Jasper Griffin)和鲍伊(Ewen Bowie)合撰,采取的便是较为传统的写法,意在突出古希腊经典作家在文学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强调这些文学作品所奠定的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而2000年面世的《古希腊罗马世界里的文学:一种新视角》,由牛津大学古典学者塔普林(Oliver Taplin)主编、多位英美古典学者共同执笔,力图偏离传统文学史以作家为重心的视角,转而以文学作品的原初受众为叙述视角,这些受众包括听众、观众和读者,每一种又可根据文学活动与表演的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