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的书写与解读

[美] 李惠仪
鸣 谢 戴梅可(Michael Nylan)、杜润德(Stephen Durrant)、蒲安迪(Andrew Plaks)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谨此致谢。史嘉柏(David Schaberg)与杜润德跟我一起翻译了《左传》。他们传授给我很多有关《左传》的知识,也使我一直热衷于中国早期的历史典籍。本书第三章与第四章的部分章节曾在David Shulman和Guy Stroumsa所编《梦的文化:梦的比较历史探究》(Dream Cultures:Explorations in the Comparative History of Dreaming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收录的《中国先秦历史与哲学书写中的解析的梦》“Dreams of Interpretation in Early Chinese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Writings”一文中出现。我之所以能完成这本书稿,全赖普林斯顿大学与哈佛大学给予我休假的时间。另外,对于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美国学术团体协会、拉德克里夫高等研究院的慷慨支持,我确实非常感激。我也要感谢我的家人──Omer Bartov、Shira Li Bartov和Rom Li Bartov,因为他们往往在我最沮丧的时侯给予我极大的谅解和欢乐。 李惠仪 中译本凡例 一、本书引用《春秋左氏传》(以下简称《左传》)时,一概依据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为了方便查找,本书在引用时一般会标出书中节数和页数。举例来说,“《左传》文公22. 4,页625”即文公二十二年第四则纪录,读者可从杨伯峻注本中第625页找到相关引文。另外,本书引用《春秋》的经文时,依据的同样是杨伯峻的注本。又,《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传》,《春秋谷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