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师

[奥] 斯·茨威格
文前插图 图片: 陀思妥耶夫斯基 图片: 狄更斯 弗朗西斯·亚历山大 绘(1842) 图片: 狄更斯 图片: 巴尔扎克 文前辅文 献给罗曼·罗兰 感谢他在光明与黑暗的岁月里 始终不渝的友谊 译者前言 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1881—1942)多才多艺,十七岁作为诗人登上文坛,接着又作为剧作家名闻遐迩,到他五十一岁寿辰时,他可以不无得色地在自传《昨日世界》中提到,有位“不速之客”造访他家,那就是“成功”。他的中短篇小说脍炙人口,连高尔基也介绍苏联出版社为他出版俄文全集,他的历史人物传记《约瑟夫·富歇: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的成功,显示了茨威格文学创作的另一根坚实支柱,与中短篇小说并列的传记。一时间,茨威格成为雅俗共赏、世界闻名的杰出作家,多种文字的译本广为流传。连茨威格本人也知道他的小说已有中文译本。 《三大师》是斯·茨威格酝酿多时,撰写十年而后完成的作品。创作的时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和大战期间,但是前期工作却更加长远。早在中学时代他就广泛阅读各国的文学报刊,他掌握的法文、英文、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使他可以直接阅读有关国家的文学著作。上了维也纳大学之后,又转学到柏林,虽然像他在自传《昨日世界》中所说,上了“人生大学”,接触社会,游走四方,向名家大师虚心学习,从现实生活中汲取滋养,但这并不妨碍他认真研读各国文学经典,从中学习前辈和同辈的成功经验。但是学习并非盲目模仿,奴性抄袭,在广泛阅读之外,还需深入研究,细心比较。就是在这基础上,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命题: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家?他为长篇小说家下的定义乃是:蔚为壮观的一系列长篇小说的作者。这些作品创造了我们现实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大师笔下的世界,不是一两部成功的长篇小说,而是一系列出色的长篇小说。 这个命题之所以大胆,是因为要实现它,非常困难。政治上,茨威格要顶住排山倒海,狂风恶浪似的民族主义潮流。茨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