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三娘子

王峻
一 赵季和走进三娘子的旅店,是在一个盛夏的傍晚。那时节槐绿柳高,蝉鸣如潮。旅店外的石板桥经过一天暴晒,热力透过了行人的草鞋和骡马的蹄掌。赵季和胯下的大青骡一上桥就转头回奔,不管主人如何吆喝,再不肯前进半步。这时,赵季和看到了三娘子的旅店。在这个酷热难耐的盛夏,顶着毒辣的日头走了三个时辰之后,挂在大柳树上“板桥旅店”四个字的简陋招牌在他看来是如此亲切和令人感激。 我在敲打这段文字的时候,背后突然有人发问:“石板桥又不是铁板桥,能热得跟烙铁似的?” 我没有吭声,将电脑上刚打了五行字的文档最小化,转头白了她一眼。意思很明确:不知道背后看人家写东西不礼貌么? 此女子显然没有读懂我的无声语言,继续发问道:“这个赵季和脑筋有问题吧?这么热的夏天,应该是中午最热时歇息,早上和傍晚凉快时赶路嘛!”接下来侃侃而谈,分析古人行路的习惯,并引经据典: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一节,杨志等人就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直到黄泥岗附近,怕有强人劫道,才改为白日赶路。因此赵季和的举动十分值得探讨。 “赵季和单人匹马,也不像携带重宝之人啊,纵然世道不太平,也不至于行路这般谨慎吧?” 我知道我若是回答,势必和以往一样,陷入两人争论、抬杠乃至脸红脖子粗指着鼻尖对吼的境地。让同事看见我堂堂七尺男儿,整天和一女同志开二人辩论赛,也颇不像样子。于是我摆了摆手,表示好男不跟女斗,我懒得理你。你还是乖乖回对面办公桌绣你的十字绣去吧。 经她这么一打岔,我本来就不甚清晰的思路更是乱作一团。赵季和是谁?从何而来?这个的确是有必要交代一下…… 我的故事又重新开始: 赵季和踏上行程的那一刻,心里充满了欢悦。他对这个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家乡毫无眷恋。许州城如同一座巨大的牢笼,如今成功越狱,呼吸的都是自由的气息。 这是唐宪宗元和年间。实际上,此时炎炎盛夏,烈日当空。官道上车马嘈杂,黄土飞扬。空气中弥漫着人的汗臭和马骡的腥臊,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