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

[英] 毛姆
导读 书评家一旦把稿费存入银行,偶尔会想当然地以为,如果他们对一些作家的作品加以剖析,他们的评论便真会对这些作家起到指导和点拨作用。这通常纯属幻想,不过,至少有一次,萨默塞特·毛姆从一位书评家的见解中获益,尽管他总声称不在乎评论家的意见。《人生的枷锁》——后来成为其读者最多的书——一九一五年问世的时候,《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发表的一篇匿名书评,对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凯里做了评论,认为“他像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一样,两眼紧盯着月亮,因而看不到脚下的六便士”。四年后,毛姆一写完他接下来的一部小说,就把这个隐喻用作了书名《月亮和六便士》(在他和威廉·海涅曼签署的合同里,这部小说最初叫《六便士和月亮》,较为别扭)。 尽管这一联系似乎不过是文学史里的一个脚注而已,但完全有理由将这两部小说放在一起讨论。毛姆即使还在写《人生的枷锁》时,也已在构思他的下一部小说了;在菲利普在波西米亚的巴黎和他的艺术专业的同学们聊天时,这部小说的情节已然大致勾勒出来。在那里,他听他的朋友克拉顿说道:“在布列塔尼,他遇到过一个没人听说过的画家,一个古怪的家伙,曾是股票经纪人,人到中年才开始学画,他的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背离印象派画风,并在苦苦地为自己寻找一个独特的方式,不仅是绘画的方式,而且是感悟的方式。”过了一段时间,克拉顿对菲利普说,这个奇怪的画家要动身去塔希提岛了: “他现在完全成了个穷光蛋。他本来是个brasseurd’ affaires,我想也就是你们英语里所说的股票经纪人吧;他有老婆孩子,收入颇丰。他把这一切统统抛弃掉,因为他想要当一名画家。他一走了之,跑到布列塔尼住下来,开始画画。他一分钱收入都没有,都快要挨饿了。” “那他老婆孩子怎么办啊?”菲利普问道。“哦,他抛下他们不管,随他们挨饿,自生自灭……对待老婆孩子,他表现得像个十足的无赖,他一直都像个十足的无赖;他对帮过他的人——有时候,多亏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