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

周国平
新版序 本书初版于2004年,现在重读,我仍感到满意。我在初版序言里说,我判决自己诚实,我相信我是做到了。在本书中,我写了少年时期身体的苦闷,青年时期内心的挣扎,在时代场景变迁中的困惑和寻找,还写了曲折的婚爱经历和我对这些经历的反思。书出版后,众说纷纭,媒体聚焦于所谓的隐私,有道德优越感的人向我发出猛烈的谴责,若干朋友对我的坦白表示惊讶和不解,但也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告诉我,他们喜欢书中这个活生生的真实的周国平。我以平静的心面对所有这些反应,只是觉得自己做了一件迟早要做的必须做的事,而且迟做不如早做,因为随着年岁增长,往事的记忆会变得模糊,心智的敏锐度会减弱,写出的东西就不可能栩栩如生了。 如果我是一个读者,我会认为,知道一个叫周国平的人自幼及长经历了一些什么事,这没有丝毫意义。如果这本书中的确有一些对于读者有价值的东西,那肯定不是这个周国平的任何具体经历,而应该是他对自己经历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任何一个读者都可以采取的,便是既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经历,不自欺也不回避,又尽量地跳出来,把自己当作标本认识人性,把经历转变成精神的财富。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十五年过去了。当年五十九岁的我,现在已经七十四岁了。我自己感到惊奇的是,这么多年之后,我仍不觉得自己老,眼睛里仍充满好奇,身体里仍充满活力,每天仍是兴致勃勃地读书和写作。我问自己,我真的这么大年纪了吗?证据在哪里?据说户口簿里记载了我出生的日期,可是,对于我来说,那个日期只是一个传说,在我的记忆里找不到任何痕迹。我不得不认为,年龄是一个谣言,人都活在当下,你当下的状态年轻,你就是年轻。 当然,我不会盲目乐观,因为现在不觉得自己老,就认为自己永远不会老。岁月无情,会摧毁一切有朽之躯。人生短暂,在万物更替的时间之流中,一个人的生命只是一朵稍纵即逝的小小浪花。诸如此类的道理,我已经想过无数遍了。我的态度是,既然想明白了,就把这些道理放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