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徒恺撒

[德] 马丁·耶内(Martin Jehne)
第一章 上了贼船? 没人会在公元前81年想到19岁的盖尤斯·儒略·恺撒(Gaius Iulius Caesar)日后会前途无量,就连怀疑他是否还有前途也是合理的,因为当时恺撒正在逃亡。他化装成平民连夜逃出罗马,因为怕被人出卖,不顾自己高烧未退,频繁更换藏身之处。可最后杀手还是找上门来,恺撒只好使出最后一招:献上一大笔买命钱,在他看来,伴随了他一生的好运这时发挥了奇效:杀手们盗亦有道,收钱留人。恺撒活了下来,不过还未完全脱险,直到他的豪门亲戚说服威风八面的独裁者苏拉饶了这个无足轻重的毛头小子,他才能略感安心。 那么恺撒是如何惹上杀身之祸的呢?前82年11月1日,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Lucius Cornelius Sulla)在科林门(罗马的一扇城门)战役中获胜,打赢了一场血腥内战。由于苏拉开战前就宣布将消灭现政权及其党羽,被苏拉之敌控制了五年的罗马和意大利完全有理由在胜利者苏拉面前发抖。而苏拉果真将报仇雪耻和消灭国家公敌(他觉得这两项目标基本上是同一回事)视为己任,铁腕落实。 世人怀疑正是苏拉发明了公敌宣告黑名单(proscriptio)。该词原意只是把某样东西写下来并公布,就是一份普通名单,可到了苏拉那儿就平添了一层骇人的含义:上名单者被视为人人可以诛杀的国家公敌,杀手不必受罚,反而有赏,“公敌”的资产则被没收。首批黑名单公布前,杀戮就已开始。公布黑名单的主要目的显然是让那些暂时幸免者松一口气。但是目标群体的清晰界定并未减轻政治恐怖的可怕程度,恰恰相反,白纸黑字地公布杀戮名单这种坚定冷静的做派进一步强化了恐怖,难怪无论古今,世人谈到苏拉时总是想到黑名单,而忘却苏拉政权实施国家重大改革的积极层面。 而恺撒不幸正好站在败将这一边。加入苏拉的对立面并非恺撒主动做出的一个政治决策,而只是因为亲戚关系。曾将罗马从西姆布赖人(Cimbri)和条顿人(Teutoni)之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