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相佑:造像记所见北朝民众信仰

侯旭东
文前彩插 图片: 菩萨五尊像(北齐)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侯旭东/摄 图片: 菩薩主宁元尚等造像(493)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惠允使用 图片: 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造弥勒像记(495)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惠允使用 图片: 一弗为步舆郎张元祖造像记(496)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惠允使用 图片: 比丘法生造像记(503)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惠允使用 图片: 北魏陈天宝造塔造像记(528)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惠允使用 图片: 司马解伯达造释迦立像(539) 日本静冈县修善寺藏 侯旭东/摄 图片: 东魏定州刺史高归彦造白玉释迦像记(543)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惠允使用 图片: 魏蛮造石菩萨立像(552)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侯旭东/摄 序 何兹全 我很高兴看到侯旭东同志《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以造像记为中心的考察》这部书稿的出版。这本书是在他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的。 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鼎盛的时期。僧尼人数,北魏末年有200万,北齐时有300万。全国佛寺,北魏末年有3万所,北齐有4万所。这数字是惊人的。当时全国在籍人口也只有两三千万。僧尼人数占户口人数的1/10左右。10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和尚或尼姑。此外还有数量庞大的善男信女膜拜在寺院周围。 五六世纪(南北朝后期),每一个寺院都是它所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它们大都占有广大田园,有丰饶的财产、人力、物力,经常参与社会救济活动。北魏曾特划一部分州郡编户为僧祇户,每户收60斛粟,归寺院掌管,灾害年赈济饥民(《魏书·释老志》)。唐代寺院还有悲田坊、养病坊之设,以赈济和收留贫穷废疾之人(《唐会要》卷四九)。佛教又以教化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皇帝也大力扶助和推动佛教在民间的教化活动。《隋书·经籍志》曾记载说当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民间收藏的佛经,多于儒家六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