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火

路风
序言 一 本书是《走向自主创新》的续集,风格一脉相承。本书的主题仍然是关于自主创新,虽然这个主题本身也经历了“沧桑”。当中国领导层在2006年1月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自主创新方针时,它在当时的条件下为鼓舞中国工业界的自主开发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不过,后来在美国的施压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个方针先是让位于“救市”,后来被代之以含义中性的“创新驱动发展”。2013年以后,虽然党的领导人在视察基层单位时还经常提到自主创新,但没有再以大政方针的形式予以确立。 可喜的是,自主创新作为进取性的精神状态、后来居上的竞争战略和实现技术进步的方式,仍然在中国工业顽强地扩散开来,并不断积累起势头——这是本书取名《新火》的主要原因。本书收录了2007—2016年完成的五篇研究报告,其中的两篇经过修改分别在2018年和2019年发表于学术期刊;此外,在本书编辑阶段,我还为另一篇增写了“续集”。这些新的工作可以使本书与今天的中国工业发展情况更加密切相连。本书的经验研究既涉及核电和高铁这类具有国家战略性质的工业,也涉及半导体显示器和数控机床这类竞争性的高技术工业。对这些工业的研究表明,自主创新不但在中国工业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而且是中国企业和工业获得竞争优势和实现技术突破的唯一途径。 虽然本书收录的研究报告或文章涉及创新研究的许多方面,但它们共同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一个:技术只能自己干。这个观点以稍微理论一点的语言表达就是:中国工业要想创新就必须自己掌握技术,而要掌握或获得技术就必须进行和坚持自主的技术研发。 自从自主创新作为指引中国技术进步的一种方针和路线被提出后,中国社会也出现了把自主创新形容为“关起门来自己搞”的说法。如果出于无知或误解也就罢了,但对于有意者来说,其目的无非是把政策辩论的焦点从自主开发与依赖技术引进的对立,偷换成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对立,由此再将其混淆成“闭关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