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

陆羽 著 张则桐 注解 厚闲 绘
图片 前言 陆羽的《茶经》是中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书,几乎涵盖了茶学的所有类目,称得上是茶的百科全书。在7000多字的篇幅里,陆羽构建了中国茶学和茶文化的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 《茶经》的作者陆羽(733—约804),字鸿渐,又名疾,字季疵。陆羽是个弃婴,被竟陵(今属湖北天门)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收养。这样的身世好像与玄奘法师颇有几分相似——从小在寺庙里长大,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虔心修习佛法,最后成为一代佛学大师——智积禅师也是按这个思路对陆羽展开培养的。不过陆羽对佛典提不起兴趣,他一心想读儒家经典,师徒双方矛盾不可调和。陆羽还需要干寺庙里最脏最重的活,“扫寺地,洁僧厕,践泥圬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 不堪困顿的陆羽只得选择离开寺庙,加入了一个戏班子。在那里,陆羽“以身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很快就展现了自己的才华。 而陆羽人生轨迹的真正转折发生在天宝五年(746),这一年,在竟陵的一次民间聚会上,身为杂技指导的陆羽受到时任竟陵太守李齐物的赏识,李齐物“捉手拊背,亲授诗集”。此后,陆羽又到火门山邹夫子门下接受教育,并与礼部郎中崔国辅交游。这些经历,使陆羽开始得以在唐代的士林文坛崭露头角。 安史之乱爆发后,陆羽避难来到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与诗僧皎然成为忘年交,又与颜真卿、张志和等人往来,陆羽的文学才华也逐渐引起了官方的关注。隐居苕溪后,朝廷曾诏拜陆羽为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陆羽虽未就职,但内心还是接受了这样一份荣誉,他给自己写的自传即名为《陆文学自传》。 陆羽成长的时代,是唐代由盛转衰时期。唐玄宗天宝年间,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为宰相,政治日趋腐败,有理想、有才华的人很难步入仕途。陆羽潜心研究儒家经典,文学才华出众,他应该也有过进入仕途从而建功立业的想法。他对现实相当关注,安禄山叛乱之后,他写了《四悲诗》;原扬州刺史刘展起兵反唐,企图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