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企业赋能之路

孙延明 皮圣雷 胡勇军 孙丽君
前言 “智能+”是李克强总理继2015年把“互联网+”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之后,于2019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的新概念。报告指出,2019年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让更多国内外用户选择中国制造、中国服务。可以预见,“智能+”将接棒“互联网+”,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水准的先进制造业的新动能。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智能+”赋能制造应时而生,中国制造业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步伐,抓住实现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那么,究竟什么是“智能+”制造?与智能制造是什么关系?什么是赋能?“智能+”对制造业的赋能是指什么?有什么价值,有那么紧迫吗?当今“智能+”制造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状况如何?中国制造业如何利用“智能+”进行赋能?需要什么样的条件?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诸如此类都是摆在当下制造业从业人员、相关人员面前的现实问题,并且亟须找到答案。 围绕这些问题,我们从技术管理视角入手,不回避制造和IT领域的相关技术,尽量用科普性的、管理和产业经济的话语体系进行阐述,结合前期研究和实践基础撰写了本书。全书分为三篇,共九章,力图回答上述问题,总体内容结构如图0-1所示。 图片: 图0-1 本书总体结构 我撰写了第一篇,共分为两章:第1章从概念层面阐述了“智能+”赋能制造的内涵;第2章从产业和相关技术发展历史的视角梳理了“智能+”赋能制造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智能+”制造存在的问题。皮圣雷和孙丽君负责第二篇,共分为三章:第3章分析并概括了中国“智能+”制造拟追求的目标;第4章指出了中国“智能+”赋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第5章描述了中国“智能+”为制造企业赋能的六个路径。胡勇军负责第三篇,共分为四章:第6章构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