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与一战
徐国琦
图片
图片 徐国琦 著
尤卫群 译
亚洲与一战
四川人民出版社 文前
献给
杰·温特(Jay Winter)与何复德(Chuck Hayford) 序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考验,既考验发动这场战争的国家,也考验它们在全世界的附属国和殖民地内的控制权的合法性。战败意味着在本国失去政权,在海外失去殖民地。无论结果如何,1914年爆发的这场大战象征着帝国世界的重构。如果加上1917年前后一系列俄国革命运动的影响—其中第二次俄国革命(十月革命)使俄国退出了一战—以及美国加入一战的影响,我们就会明显地看到,全球力量熔于一炉的汇合重整贯穿于整个大战冲突之中。
在1919年的战后和平会议上,旧帝国企图稳定或巩固他们的强国地位,但所有人都能看出,一战使美国和俄国崛起,释放出可能代替欧洲人统治帝国世界的另一股力量。俄国甚至都没有在和会上出现。由于威尔逊无法使参议院批准通过《凡尔赛和约》,美国的领导地位也一落千丈。列强在凡尔赛拼命谋划世界的持久和平,但事与愿违,他们所启动的力量有一天将毁灭整个旧秩序。为《凡尔赛和约》辩护的人认为它是没办法的办法,但我并不认同这个看法。
1919年在巴黎产生的是哪种“和平”呢?全球性的武装冲突仍在继续,在某些国家,如土耳其和俄国,残酷的内战一直持续到1920年代初。就殖民地世界而言,埃及、巴勒斯坦、伊拉克、印度及朝鲜都发生暴力骚乱。凯末尔废除了哈里发制度,从而放弃了部分伊斯兰地区,伊斯兰教权力失去了重心。很多穆斯林对英法在其殖民地选出的地方统治者的软弱表示不满。1920年末,穆斯林兄弟会在这种伊斯兰危机中出现,并且存续到了今天。
与此同时,国际上出现了将殖民地转化为新成立的国际联盟托管地的潮流。这种体制最终导致许多殖民地发展成完全独立的国家。在欧洲以外,第一个加入主权国家行列的是1922年独立的伊拉克,但仍有人怀疑这些帝国强权(无论当时还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