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2:幸福的最小距离

[美] 泰勒·本-沙哈尔
图片 推荐序 接到邀约,为沙哈尔的书写序。喜获大作,算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幸福。细细品味书中源于生活的智慧,我感触良多。沙哈尔笔下的阿维,使我想起许多曾与我在生命中相逢,或深藏在我心中的“阿维”,普普通通的他们给我带来很多幸福和平静。 我很荣幸为这本书写序,主要是因为作者是我认识的典型知行合一的心理学家,他将知行合一的生命体现得淋漓尽致。这要从我认识他开始说起,我与沙哈尔相识于9年前,2011年至2012年,我曾邀请他来北京参加中国EAP和职业心理健康论坛和幸福工作坊,请他做主题发言并在北京师范大学给同学们做幸福课讲座。沙哈尔在哈佛大学讲授的幸福课是最受哈佛师生欢迎的课程,对他来说为北师大学生讲幸福是轻车熟路了,但他仍然认真得超乎我的想象,甚至担心饱腹感会影响讲座效果,连晚饭都基本不吃(只吃了几片鱼肉)。讲座前教室突发设备故障,大家都在紧张地解决这个尴尬的问题,沙哈尔却在一旁每隔两分钟左右就拿笔记录一次,当时我一直好奇他在记录什么,直到今天翻阅他的这本书,才忽然明白,那是他在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和诚挚的心去记录生活、感受生命!书者如也,他的这本书就是他的生活的真实再现。第二天晚上,我请他们全家去海底捞吃饭,想让这位研究幸福的学者也体验一下员工幸福感很高的海底捞餐厅。不料刚进餐厅,他的两个不到10岁的孩子就失去了踪影。相比我们的慌张,沙哈尔夫妇非常淡定,只告诉我们一句话:他们总会回来的。就像沙哈尔在书中“阿维的剃刀定律”一章里所写的,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无必要,勿伸援手。文如其人,沙哈尔对于人际关系与亲子关系平衡的觉察细致入微,并总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它。 这些年,关于幸福的诸多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无论是研究还是实践,我都没有把幸福诠释得太好,甚至遇到很大挑战。比如,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幸福感不高,自2013年以来在联合国公布的《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始终在70名以后,最低时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