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无人

李兰妮
写在前面 潘凯雄 我曾一直坚持这样一条原则:作为出版人,绝不在自己经手的出版物上留下拙名或说三道四。然而,李兰妮的《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这部书稿却让我不得不放弃这一原则,忍不住要站出来说上几句。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且远比平时终审一部文学佳作时产生的震撼要来得强劲,猛烈到了让你一时无语,闷坐在那儿发呆。良久,终于明白:所谓文学,即使是优秀的文学也根本无法涵盖这本书丰厚而现实的意蕴,这里是一声发自生命和心灵的呐喊!对于人类,还有什么比生命与心灵更值得珍重、更应该受到呵护的呢! 这是一部及时而实用的作品。在这里,及时与实用绝非贬义,而是大勇气大智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今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0.4%,这意味着每十人中就有一人受其影响,高居精神疾病榜首。中国的情况如何?我查不到权威的数据发布。据此,是否可以产生两点猜测:即一,我国对抑郁症的研究与关注还远未到位;第二,作为“地球村”的一分子,即使我们抑郁症的发病率不足10.4%,但恐怕也低不了多少吧?而更为糟糕的是:在中国,大约90%的抑郁症患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患上了这种病,更谈不上及时治疗,他或者她的第一反应正如本书作者李兰妮的当年:“我会抑郁?笑话!”而即使是那些已经明确知道自己患上了抑郁症的人,也多是对此讳莫如深,缄默与回避成了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现在,李兰妮勇敢地站了出来,她将自己与抑郁症顽强搏斗五年的亲身经历,以原生态的“认知日记”辅以“随笔”“链接”和“补白”等组合文字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抑郁症很痛苦,甚至生不如死,但并非不可改变,而改变的主动权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这是一部勇敢而顽强的作品。这位与抑郁症顽强搏斗了五年的李兰妮早在1988年就罹患癌症,历经三次手术和五次化疗。近五年来,她一直服用赛乐特、奇比特一类抗抑郁药,病魔的侵袭使她几度痛不欲生,且深切地感受到:活着比死要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