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卷十七

[宋]袁枢 撰 王永平 主编 贾发义 注译
伪楚之乱 【内容提要】 《伪楚之乱》叙述了东晋末年围绕着争夺东晋皇权而引发的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这一斗争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反司马道子擅权的斗争。晋孝武帝司马曜(yào)执政时期,其胞弟司马道子及其亲信王国宝专权,遭到孝武帝的反感,孝武帝重用青兖(yǎn)二州刺史王恭和荆州刺史殷(yīn)仲堪(kān)对付司马道子。计划还未实施,孝武帝被张贵人所杀。孝武帝之子安帝司马德宗继位,安帝几乎是个白痴,大权仍握于司马道子之手。王恭入朝参与孝武帝葬礼,斥责了司马道子乱政,但司马道子没有收敛(liǎn)。397年,王恭与殷仲堪以清除王国宝为借口,起兵叛乱,司马道子只好无奈地答应了王恭退兵的要求,杀掉了王国宝。之后,司马道子为对付王恭、殷仲堪等强藩重用王愉,但因强割庾(yǔ)楷之地给王愉,引起庾楷不满,庾楷联合王恭、殷仲堪、桓(huán)玄再次叛乱。司马道子对叛乱无能为力,把朝廷大权交给长子司马元显,纵酒逃避。此时王恭大将刘牢之反戈(gē)杀王恭投降司马道子。司马道子听信桓修的建议,拉拢桓玄和殷仲堪的大将杨佺(quán)期,贬(biǎn)黜(chù)殷仲堪。殷仲堪得知这个阴谋,怕二人反戈,于是解散了他们的部队,桓玄和杨佺期为保存自己实力和相互利用,只好用交换人质为条件再次联合。桓玄趁荆州水灾之机进攻殷仲堪,杀杨佺期,殷仲堪兵败逃走后也被擒杀。荆州和襄州归入桓玄囊中。402年,司马元显采用谋士张法顺的建议,派刘牢之率兵讨伐桓玄,刘牢之担心消灭掉桓玄后司马元显无人能制,因此隐而不发,桓玄派人说服刘牢之倒戈,先后杀掉司马道子父子,执掌朝政。 第二阶段是桓玄专权并篡(cuàn)位建楚。首先,消灭了司马元显父子的势力后,为树立权威、独掌朝权,桓玄夺去刘牢之的兵权,刘牢之愤怒之极欲起兵讨伐桓玄,但因消息外泄而逃,在逃亡途中自缢(yì)而亡。接着,桓玄多方笼络朝臣,并制造符命,谋划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