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识的恐惧
[美] 保罗·博格西昂
献给我的母亲
梅莉娜·雅勒内齐安·博格西昂 前言
哲学观念很少在学术界的广大知识社群中获得普遍认同。由于哲学本身的性质,哲学上的论断往往涉及面广、概括性强,也因此容易引发争论。
然而,大约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学术界(至少是人文与社会科学界,即便不算科学界的话)对一个有关人类知识的观点达成了惊人的共识。这个观点就是:知识是由社会建构的。
“社会建构”虽然是相对较新的术语,但我们将会看到,它背后的想法牵涉到的,其实是有关心灵与实在两者之间关系的古老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最初吸引我投入哲学的原因。
如果本书对理查德·罗蒂的著作投入的关注显得过多,这不仅仅是因为罗蒂对当代建构主义观点的巨大影响,也因为我是在罗蒂的研讨班上,才第一次领会到那些观点的力量。那是在1979年,我还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一年级研究生。这些观点同我自身强烈的客观主义倾向(源于我大学的物理学背景,也伴随着我进了研究院)产生了激烈的冲突,然而我发觉,至少有某些建构主义观点(理性信念的建构主义)的论证令人焦虑不安。我还认为,学院哲学对于这些论证的驳斥过于草率。我一直都很感激罗蒂让我认识到同这些观念打交道确实是有必要的。
因为本书讨论的问题已经吸引了广泛的读者,我力图让这本书不仅能被职业哲学家理解,也能被任何看重严肃论证的读者理解。我虽然不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成绩如何,但我可以确定自己以前严重低估了这项任务的难度。
因此,本书的写作时间远超预期。在这个过程中,我从许多朋友、同事以及学生的评论中获益良多,特别是以下这些人:内德·布洛克、詹妮弗·丘奇、斯图尔特·科恩、安娜丽莎·科利瓦、保拉·法里亚、阿布阿里·法曼法迈安、基特·费恩、艾伦·吉伯德、安东尼·葛特莱布、伊丽莎白·哈曼、保罗·霍维奇、保拉·莱奥纳尔迪、迈克尔·林奇、安娜-莎拉·马尔姆格伦、托马斯·内格尔、拉姆·尼塔、德里克·帕菲特、詹姆斯·普赖尔、斯蒂芬·希弗、尼西滕·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