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宇小集(第二卷):民间情歌

唐薇 黄大刚 编
民间情歌 《张光宇绘民间情歌》序 卢冀野 余论诗辄举记室三系之说,谓千古诗人,无能愈乎此者;然记室首重小雅,以为国风,唯十九首尚可继承,余无足数;而后之作者,举楚骚之遗,其言绝精妙。虽然小雅固诗人之则,楚辞又乌可厚非,至于国风,诚通乎神明已。顾齐梁以来,得风之义,反在乐府,其在当时半出无名之手,情之所之,本非要名,宜其工且切也。词与南北曲亦然,后此微谣诱而风失矣!冯梦龙挂枝山歌之编,华广生白雪遗音之辑,殆有所见于是欤?惜文词虽存,无绣像之美,以为羽翼。昔萧云从陈老莲作楚辞图,而辞益彰,吾友锡山张光宇今为此集,足以弥梦龙广生之憾。且集中情歌,多前人所未及录,今乃萃乎一编,又孰谓国风之止于十九首耶? 乙亥秋月冀野弟卢前识于柴室 卢冀野(1905-1951),原名卢正绅,又名卢前。文学、戏曲理论家,诗人。曾任金陵大学、中央大学教授,福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有“江南才子”之称。 译文: 我谈论诗歌时,总举钟嵘的三大源流之说,认为千古以来诗人没有超乎其外的。然而,钟嵘首先推重的是继承《小雅》的一派,认为《国风》一派只有古诗十九首还可以继承,其他的则不足凑数。后面的作者,则推举《楚辞》《离骚》的继承者,言辞绝然精妙。虽然《小雅》已为诗人效法,《楚辞》传承也无可厚非,至于《国风》,实在是通神明了——竟无传继。所以,自南齐、南梁以来,得《国风》之精髓的,反而是乐府诗歌,当时多半出自无名氏的手笔,情之所至,本不是要留名千古,就是为了准确表达真情实感。宋词、南北曲也是如此,后来表达真情实感的诗歌式微而花言巧语盛行,《国风》的精神尽失!冯梦龙《挂枝》《山歌》的编纂,华广生《白雪遗音》的搜集,大约也是有感于《国风》不再吧?可惜,虽有了歌谣,却没有精美的绣像(插图)作为羽翼。当年萧云从、陈老莲作《楚辞》图,使《楚辞》更加形象鲜明,我的好友张光宇今天成就此集,足以弥补冯梦龙、华广生的遗憾。况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