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城到燕京:朝鲜使者眼中的东亚世界(1592—1780)

吴政纬
谨将此书献给张存武老师 推荐序 使节与叛将,宗师与君王 ——《从汉城到燕京》之前的朝鲜历史故事 公元1392年的初春时节,高丽名将李成桂正在朝鲜半岛西部的海州打猎。历史上,李成桂以骑射天才著称,然而这次行猎,他却不知怎地从马背跌落,摔成了重伤。那时的李成桂权倾朝野,甚至已两度主导国王的废立,距离夺取王位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但这场坠马意外,却给历史带来了一些变数。 忠于高丽王室的大臣郑梦周趁李成桂不在朝中,抓准机会,迅速地弹劾、流放了他的诸多党羽。这样的政治突袭虽然取得了短暂成功,但李氏一党的反击力道更为猛烈——两天后,李成桂的儿子使人设下埋伏,以铁锤击杀了郑梦周。据说在他中伏的善竹桥(在今朝鲜开城市)上,仍留有这位高丽忠臣的斑斑血迹。 郑梦周一死,再没有人能够挽救王朝走上末路。当1392年的夏天来临,高丽王朝的末代君主王瑶旋即黯然退位,李成桂则接受了众人劝进,登上宝座。国祚长达五百年的朝鲜王朝,也就此揭开序幕。 ◇ 说起来,前述故事里的李成桂与郑梦周,都与政纬这本书里的朝鲜使节颇有些渊源。朝鲜人为何如此倾慕中华?他们与明朝的关系为什么如此亲近?这两个人的故事或可以做一点说明,值得在序文里介绍给读者认识。 故事要从14世纪中叶,高丽王朝的暮年开始说起。那时的中国,正处在元末明初的动荡局势里,高丽亦颇受扰害。趁乱崛起于中原的红巾军(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早年参加的民间反抗军),还曾越过鸭绿江,袭击朝鲜半岛北部,甚至攻破了当时的高丽首都开城。幸赖李成桂等将领率军奋战,接连击退外敌,高丽才能保其国运于不坠。 中国改朝换代,长期臣服于中原政权的高丽,自也必须观察时局变化,调整其应对方式。麻烦的是:高丽朝廷内部的意见并不一致,有些人主张向朱元璋的大明帝国输诚,但那个时代,亲近元朝(在1368年明朝建立以后,他们便撤退到了北方草原地带,史家称之为“北元”)的旧势力仍然活跃。高丽对于元、明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