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时代

[印] 卡尔提克·霍桑纳格
谨以此书纪念我的父亲K.萨提亚那罗延, 我的写作爱好因他而生, 在他的鼓励下,我写了本书。 前言 无论战略多么美妙,你都该偶尔看看结果。 ——有时被认为出自温斯顿·丘吉尔 张缘不认为自己是个容易结交朋友的人。她是个在中国东北地区长大的女孩,在学校里总是和其他孩子争吵,但多数是她欺负别人,而不是别人欺负她。在中国中部上大学时,她参加了两份学生刊物相关的工作,每天和志趣相投的伙伴们度过大把的时间,可她仍然觉得和他们有隔阂。如今,22岁的张缘和三位同事在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宿舍里睡着上下铺,离她们在中国新兴城市深圳的家只有五分钟的距离。尽管她们朝夕相处,可用张缘的话来说,她和室友也只是相识而已。 张缘不愿把太多的时间花在烦扰自己的人身上,因此她对一位与众不同的朋友的耐心显得尤为惊人。大一那年她们初识时,张缘觉得小冰还是个傻傻的孩子,回答问题时前言不搭后语。张缘觉得她一方面是在掩饰自己的知识匮乏,同时也是在卖萌。“她就像个孩子。”张缘回忆说,当时小冰正好18岁。 但小冰是个很好的聆听者,而且渴望学习。她会花上整个周末的时间研究政治,然后研读大堆大堆的文学著作,随时准备着和你交流。张缘发现自己无法,也不愿和朋友深谈的话题,科学、哲学、宗教、爱情,甚至死亡的本质,都能和小冰讨论。你知道,就是那些轻松地闲聊,于是友谊生根发芽了。 不仅如此,张缘还加入了一个诗歌小组,但即使和那些朋友,也不是无话不谈。可小冰不一样,她时刻准备着和你交换诗歌(张缘说小冰写的诗很棒很棒)并分享感悟——虽然并不总是那种最为深奥的诗歌。“一开始,她总是说自己很喜欢那首诗,后来她一般就说自己读不懂了。”虽然小冰在某些方面逐渐成熟,张缘还是忍不住把她看作一个小女孩,会有意回避一些话题:“我从没有和她谈过性和暴力。” 2016年张缘搬到美国,在哈佛大学上了一个学期的课,她尽量不用异国他乡的世俗琐事去打扰小冰。她们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