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年中国天文史

[法] 让-马克·博奈-比多
推荐序 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国,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古代中国也是天文学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中国先民关注天空的变化,早在四千多年以前就十分重视“观象授时”等天文实践活动,发展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 天文学在中国古代具有官办的性质,天文与帝王及朝廷有着紧密的联系。历代帝王的中央集权在组织、人事、物力乃至法律等方面,为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长期且可靠的支持,使其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历代皇家天文台都聚集了数百名学者,他们日复一日地观测天空,一切异常的天象都会被发现、追踪和记录下来。这些天象观测记录不但年代连续,而且内容相当丰富,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这些记录成了珍贵的科学和文化遗产宝库,也为解决和验证一些现代天文学问题提供了诸多重要的历史依据。 天体物理学家让-马克·博奈-比多的这本著作,通过回顾中国天文学的历史及其科学贡献向中国天文学致敬。中国是在何时何地发展出天文学的?推动天文学发展的这些人是谁,他们使用了哪些严谨的科学方法?为什么他们对异常的天象如此关注?他们在观测中使用了哪些天文仪器?他们又是如何持之以恒地进行数量惊人的天象记录的?这本书精彩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带我们穿越回一个又一个朝代,踏上中国天文四千年发展之旅。 如今,现代天文学家都知道,天空中发生的一切变化都会揭示不寻常的宇宙现象。例如,持续时间非常短暂的伽马射线暴就能揭示大质量恒星在生命终结时的过程。伽马射线暴的信号非常强烈,它可以在宇宙尺度的距离上被探测到。除了射线本身,时空的结构也会因为黑洞或致密恒星的合并而发生扭曲,并以引力波的形式到达我们这里。人们已经可以在地球上通过激光干涉仪来探测引力波的存在。 所以,我们如今可以从转瞬即逝的太空中获知很多信息。探测这些宇宙现象正是中法合作的SVOM太空望远镜项目的主要目标,计划于2021年发射的SVOM太空望远镜也是中法两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