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潮到东风

林毅夫
献词 对世界来说,发展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对中国来说,我们一直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从西潮到东风,从来没有显得如此迫切…… 这是一本涉及世界经济发展的书, 也是一本足以引爆中国发展大讨论的书。 推荐序 全球化的视角,新的分析框架 在阅读林毅夫教授的新著《从西潮到东风》时,我想起2007年年末,林毅夫教授成为首位应邀主讲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的中国学者。马歇尔曾经说:“事实上,近代经济学的创始者差不多都是性情温和、富有同情心和为人道的热诚所感动的人。他们毫不例外地坚持这样的信念:全体人民的福利应当是一切私人努力和公共政策的最终目的。”从林毅夫教授的《从西潮到东风》等一系列新作中,我们看到了马歇尔所说的近代经济学创始者的种种特质。我曾经在林毅夫教授主持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从多角度了解了林毅夫教授。林毅夫教授在即将到世界银行担任首席经济学家之前,曾经到香港主办一系列讲座,阐述他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思考以及对全球经济发展的看法,我当时正好在香港工作,有幸聆听讲座,也为林毅夫教授获得这样一个施展才华、拓展视野的新平台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在我主持翻译的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之际,出版社联系当时正在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教授,他很快就在百忙之中及时给予回复并撰写了封底推荐语。 2012年6月,林毅夫教授结束在世界银行的任期,回到北京大学继续从事经济学研究,我也关注到林毅夫教授回国后开始出版了一系列的新著作,其中就包括这本《从西潮到东风》。在这些新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拥有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职位经验积累的林毅夫教授在研究成果中开始体现出鲜明的新特点,以我个人的总结,就是新的分析框架以及更广阔的全球化视角。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彼时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规模总量仅占全球的7.4%,而到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