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诗选

朱东润 选注
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人,是北宋时代一位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从现今保存的资料看,他的创作活动开始于1031年,直到他临死的那一年为止,前后整整三十年,留下一部《宛陵先生文集》,共六十卷,约二千九百首,包括诗歌、散文、赋,此外还有不在集内的诗、词各一首。他三十岁的那一年,在河南县主簿任内的时候,和欧阳修、尹洙发动一次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运动,虽然后来欧阳修得到更大的声望,但是在发动之初,尧臣无疑地占有领导的地位,北宋诗人如欧阳修和稍后的王安石、刘敞,以及更后的苏轼都受到他的熏陶,对他加以高度的崇敬,欧阳修更是始终称尧臣为“诗老”,表示内心的钦慕。我们可以说对于北宋诗坛,尧臣起过巨大的影响。 南宋初年诗人之中成就最大的,当然是陆游。陆游对于宋代诗人最佩服尧臣,他在《读宛陵先生诗》中说起: 李杜不复作,梅公真壮哉,岂惟凡骨换,要是顶门开。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平生解牛手,余刃独恢恢。 他在《书宛陵集后》又说: 突过元和作,巍然独主盟,诸家义皆堕,此老话方行。赵璧连城价,隋珠照乘明,粗能窥梗概,亦足慰平生。 陆游认为尧臣是李、杜而后的第一位作家,所谓“突过元和作”者,其意在此。一部《剑南诗稿》中,陆游自称“学宛陵先生体”、“效宛陵先生体”者共八处,他对于尧臣的推崇,决定不是偶然的。南宋后期的诗人刘克庄,在《后村诗话》里,称尧臣为宋诗“开山祖师”,对于他的作品所起影响的巨大,提得非常鲜明。 但是元明而后,文学批评家对于尧臣的作品,很少这样的肯定。诗人中学宋诗的本来不多,即是推崇宋诗的,一般都推崇苏轼、黄庭坚,或杨万里、陆游,重视王安石的为数已经寥寥,更少有重视尧臣的。直到清末,因为宋诗运动的出现,这才引起对于尧臣的重视,开始出现学习尧臣的专家,不过对于尧臣在诗人中的位置,究竟还没有放平,他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尧臣在宋代获得那样崇高的位置,为什么后人对他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