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的世界

陈永正
序 少年时喜读说部小说,家中有本“抱瓮老人”编选《今古奇观》,视为床头秘本,读过不下三五次,其中如《羊角哀舍命全交》《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李谪仙醉草吓蛮书》等,更令自己心灵撼动。后来才知道这本奇书是从“三言”“二拍”中选出来的。“三言”,即《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作者为明代凌濛初。五本书都是通过对旧本的收录和修改,再加上作者自创的故事,成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集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冯梦龙,字犹龙。明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科场失意后,即致力于收集、编订、创作通俗小说。晚明的社会实在太污浊了,政治实在太黑暗了,举世昏昏,众人梦梦,为了“触里耳而振恒心”(《醒世恒言序》),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古今小说序》),在明熹宗天启年间,冯梦龙完成了不朽的短篇小说集“三言”的编纂工作。“三言”的目的在于“三世”——喻世、警世、醒世,作者企图以小说去教化他人。 冯梦龙认为,小说的教育意义,要比儒家经典的《孝经》《论语》更为重大。所以,他对世道人心,则劝喻之,警诫之,唤醒之,而且用最明白、通晓、常用的语言使民众易于接受。冯梦龙自己解释说:“明者,取其可以道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醒世恒言序》)这说是“三言”名称的来由。笑花主人在《今古奇观序》中说“喻世、警世、醒世三言,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可谓钦异拔新,恫心骇目”,当非虚誉。 冯梦龙的“三言”,是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它标志着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已经形成。“三言”中所收录的作品,有一部分是宋元旧篇,一部分是明代新作,也有小部分是冯梦龙的拟作。可以说,“三言”中一百二十篇作品是宋、元、明代民间说话艺人和文人加工整理的集体成果。它把…
作品载入中,请稍候 ...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手机/Pad随时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