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十讲

[美] 米罗·沃尔德(Milo Wold) [美] 詹姆斯·米勒(James Miller) [美] 加里·马丁(Gary Martin) 等
序言  通过音乐的历史走进音乐 随着国内音乐生活日趋丰富,人们对音乐知识和相关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西方音乐史十讲》中译本的出版,正是顺应和满足这一需求增长的自然产物。聆听和理解音乐,实际上须臾不可脱离历史语境与风格常规的导引——否则,音乐就成为一堆没有意义的音响堆砌。记得曾有人询问笔者,学习音乐为何一定要学习音乐的历史?我的回答是,没有历史的音乐根本就不曾存在,因而不懂得音乐的历史也就谈不上懂得音乐。无论对于音乐人,还是对于爱乐者,进入音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就是进入音乐史。或者说,通过音乐的历史走进音乐,那是步入音乐殿堂的正途大道。 音乐史的著作和论述林林总总,而《西方音乐史十讲》的体例和思路与一般常见的叙述性音乐史相当不同,这就决定了本书的用途和读法会与一般音乐史书迥然相异。显而易见,本书的优势在于简明、清晰和条理,方便查阅,利于检索——英文原书已重印九版之多,说明使用者甚众,深受青睐。全书十章,囊括西方音乐发展最重要的各个阶段和风格单位,每章按固定体例,分别论及社会文化对音乐的影响、音乐的功能与作用、音乐的风格形式要素、音乐体裁、重要作曲家、音乐著述家及手稿来源,另还附有非常实用的乐器说明及重要词汇。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安排——让读者在相对简短的篇幅中对每个时段的音乐文化有某种“一目了然”的鸟瞰式掌握。可以猜想,这种体例和论述对于初入音乐的学生(包括大学生和研究生),以及对音乐已有兴趣并希望进一步深入的爱乐者,最有实际的效用。一册在手,整体西方音乐史的面貌和轮廓便了然于胸。甚至,因其对音乐史实的概括简明而条理,如要应对相关考试,正好也可资参照。 本书的中文译文准确可信,行文流畅。这是译者的功绩,也是读者的幸运。由于音乐西学的汉译涉及诸多方面的要求——特别是音乐和语言两方面的功力和训练缺一不可,音乐翻译有其特别的难处。近来国内的某些音乐翻译出版物中出现了不少佶屈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