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树(荣格精选集)

[瑞士] C.G.荣格
编委会 顾问Murray Stein Thomas Kirsch John Beebe Paul Kugler Joe Cambray 主编申荷永 副主编杨韶刚 冯川 王浩威 高岚 主编助理徐维东 张敏 陈侃 杨登乐 编委成穷 吴和鸣 朱彩方 范红霞 李孟潮 蔡成后 导读 哲学树与哲人石 荣格一生酷爱山水、植物和自然;对树及其原型意象也是情有独钟,并赋予其深远的心理分析意义。 不同于弗洛伊德的“冰山”与潜意识比喻,对荣格来说,树及其象征,便是深远无意识的存在与表达。在其传记《回忆·梦·思考》的“序言”中,荣格说:“我向来觉得,生命如以根茎来维系生存的植物,其真正的生息藏于根茎,并不可见……当我们想到生命和文明那无尽的生长和衰落时,我们难以摆脱那种绝对的虚无感。然而,我也从未失去对永恒流动之中存有生命不息的感觉。我们看到的是花开,或者花落,但根茎永在。” 荣格学者冯·弗兰兹在与荣格合著《人及其象征》一书的“自性化过程”一章时,便用庄子《山木》中所描述的大树意象,其自在无为、至人无己的境界,来比喻荣格心理学的自性与自性化过程。 于是,树的原型意象及其意义,属于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有关的思想与发展,则集中在其《哲学树》的著述中。荣格从“树象征的个体表征”开始,选用其来访者的32幅有关树意象的绘画,呈现个体潜意识、集体无意识、原型以及原型意象的魅力和深远寓意;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树意象与象征的历史阐释。 在《哲学树》的开始,荣格明确表示,树以及奇妙的植物意象,经常出现在无意识的原型结构中,比如梦或者来访者的绘画中,都会有此形象的表达。《哲学树》中荣格所使用的第一幅绘画,是充满画纸的一棵大树,独立于海岛上,树干粗壮,新芽和花蕾已现,可谓面向大海,春暖花开,呈现了画者(荣格的来访者)的心情。然而,根据荣格心理分析理论,“心情”的背后,便包含了集体无意识的存在;此树的意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