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隐秘角落

祝勇
文前彩插 图片: 宝华殿 张林 摄 图片: 太和门广场 张林 摄 图片: 雪后太和殿 王琎 摄 图片: 故宫月色 王琎 摄 图片: 寿康宫南 张林 摄 图片: 红墙光影 张林 摄 图片: 故宫脊兽 王琎 摄 图片: 文华门 张林 摄 图片: 故宫秋色 张林 摄 图片: 故宫雪后 王琎 摄 图片: 雨花阁 张林 摄 自序 生长“隐秘”的地方 『故宫的隐秘角落』,是故宫魅力的一部分,或者说,没有了『隐秘』,就没有真正的故宫。 一 所谓“隐秘角落”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皇帝来说,紫禁城不存在隐秘角落,因为这座皇宫,就是因他而存在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他是全天下的主儿,对天下的一切都有知情权,何况一座宫殿?从这个意义上说,皇帝犹如“上帝”,对天下万物——当然包括宫廷的每一个细节——拥有“全知视角”。除了皇帝,其他任何人的视角都是“限制性视角”,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假若看到了自己不应该看见的事或者物,必然大祸临头。 所谓的“隐秘角落”,是对大多数人而言的。自这座宫殿在公元1420年竣工,到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对于天下百姓来说,在这五个世纪里,整个紫禁城都是隐秘角落,闲人免进。所以,故宫今天的英文译名,仍然是“the Forbidden City”。 1924年,逊帝溥仪年满十八周岁。光绪皇帝,就是在这个年龄亲政的,而溥仪却在这个年纪被扫地出门。最后一位皇帝离开之后,清室善后委员会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文物清点工作,1925年10月10日成立了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意思是“从前的宫殿”,而“博物院”则标明了它的公共文化性质,宫殿的主语,从此发生了逆转。2011年,我把宫殿第一次开放的场面,写进了长篇小说《血朝廷》的结尾,但那只是小说,作为故宫博物院开放的见证者,沈从文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所描述的,才是更真切的事实: 故宫开放,我大约可说是较早一批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