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
出版说明
中国传统学术发展到晚清民国,进入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旧传统与新思想无时不在激荡中融汇,学术也因而别开生面。士人的眼界既开,学殖又厚,遂有一批大师级学者与经典性著作涌现。这批大师级学者在大变局中深刻反思,跳出旧传统的窠臼,拥抱新思想的精粹,故其成就者大。本社以此时期的大师级学者经典性著作具有开创性,遂延请当今著名专家为之撰写导读,希冀借助今之专家,诠释昔之大师,以引导读者理解其学术源流、文化背景等。是以本社编有“蓬莱阁丛书”,其意以为汉人将庋藏要籍的馆阁比作道家蓬莱山,后世遂称藏书阁为“蓬莱阁”,因借取而为丛书名。“蓬莱阁丛书”推出后风行海内,为无数学子涉猎学术提供了阶梯。今推出“蓬莱阁典藏系列”,萃取“蓬莱阁丛书”之精华,希望大师的经典之作与专家的精赅之论珠联璧合,继续帮助读者理解中国传统学术的发展与大师的治学风范。 《中国历史研究法》导读
汤志钧
《中国历史研究法》和《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是梁启超在20世纪20年代的讲稿,也是半个多世纪来具有很大影响的史学理论和方法论专书。
一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幼读经、史,十二岁即中秀才。十五岁至广州最高学府学海堂肄业。十七岁中举。次年,入京会试。归途在上海购得《瀛环志略》,知世界大势。他少年中举,自命不凡,“辄沾沾自喜”。当他在1890年随同陈千秋进见康有为时,康有为“乃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学,更端驳诘,悉举而摧陷廓清之”,梁启超自称:“自辰入见,及戌始退,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一旦尽失其故垒,惘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惧”,甚至“竟夕不能寐”。大为“感服”,“乃北面执弟子礼”。
1891年,康有为徇陈千秋、梁启超之请,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讲学,梁启超协助康有为编校《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