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与欲

[美] 辛克莱·刘易斯
《灵与欲》译者后记 2013年3月,我开始参与翻译这部小说——《灵与欲》(Elmer Gantry)。我负责全书的最后四分之一的翻译,翻译过程持续了两个月,虽然时间不长,这段经历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德国哲学家本雅明(Walter Bejamin)认为,文学翻译不仅是其目标不同于文学创作,它所要付出的努力也是完全不同的。在我看来,能够参与一部优秀的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一种缘分;在我们这个看似平凡实际伟大的翻译项目中,编辑夏雨和每一位译者都贡献了巨大的智力与体力。我心中只有一句话:翻译英语小说,尤其是这样一部接近一个世纪前出版的篇幅很长的小说实非易事。 在翻译之前,我对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Sinclair Lewis, 1885-1951)几乎一无所知。刘易斯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得奖的那一年是1930年,颁奖辞中特别提到了他那部出版于1922年的小说《巴比特》(Babbit),这是一部对美国的商业文化和推销主义进行讽刺的小说。同样,出版于1927年的小说《灵与欲》也是彻头彻尾的讽刺性小说。在翻译的那段时间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部小说真的好讽刺啊!几乎从头至尾都弥漫着作者辛辣的嘲讽和复杂的幽默。”但它讽刺的对象不是美国商业文化,而是宗教里发生的事情;确切地说是美国基督教教会中的某些人和某些事。 小说的主人公一开篇就喝醉了,那时他还是某个浸礼会大学里的本科生。他是埃尔默·甘特里,一位身体健壮、沾花惹草又极有抱负的年轻人。这部小说就是围绕他如何在20世纪初的美国卫理公会教会中取得成功、成为宗教领袖而展开的。埃尔默这样一位学业成绩不很优秀的年轻人,心中有着强烈的在宗教机构中成功的欲望。他确实有获得成功的实力。虽然他酗酒、说脏话、风流韵事不断,但他拥有出色的商业天赋和巨大的自信;事实上,在他被教会学校开除后成为农业器械推销员的几年中,他极大地磨砺了自己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