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郊人·信徒天堂

[阿根廷]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 [阿根廷] 阿道夫·比奥伊·卡萨雷斯(Adolfo Bioy Casares)
序言 纳入本卷的两部电影均接受或者说想接受电影领域的各种常规做法。在写这两部电影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想搞什么革新,因为我们认为谈论戏剧并创新戏剧有些过于大胆。可以预料,本书读者将会看到男主角与女主角相遇的场面,圆满结局的场面或者风云突变而最后结局圆满的场面,如同有关“杰出胜利者”坎格兰德·德拉·斯卡拉先生的书信体诗中所说的“以悲剧开始以喜剧结束”。很可能这些常规也十分脆弱;至于我们,我们注意到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忆的斯腾伯格的电影、刘别谦的电影,它们都尊重这些常规却并没有什么不好。 这里的两部喜剧,男女主角的性质也都是常规的。胡利奥·莫拉莱斯和艾蕾娜·罗哈斯、劳尔·安塞尔米和依蕾内·克鲁斯,他们都只是行为的主体,都是中空而可塑的外壳,观众可以进入他们内心并参与他们的冒险。没有任何特别的个性会阻碍人们找到与他们的共同之处。大家知道他们都很年轻,都很潇洒靓丽,自然也不缺乏体面与勇气。而另一些人,他们则有一种自卑心理。在《市郊人》中有不幸的费明·索利亚诺;在《信徒天堂》中则有库宾。 第一部电影的背景大约在十九世纪末,第二部电影差不多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地点和时间的特色只存在于差别之中,极有可能在第一部电影中这种差别更容易被感受到,也更有效。因为在一九五一年,我们会知道它跟一八九〇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但是,对于一九五一年以后的未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另一方面,现在永远不会像过去那样充满色彩、那样激动人心。 在《信徒天堂》中,最本质的动因是牟利;在《市郊人》中则是攀比。这后面一种情况意味着人物在道德层面应该更加好一点;但是,我们竭力避免把他们理想化,在外地人与比博里塔那伙人相遇的时候,我们认为不会缺少残酷暴行和卑鄙行径。诚然,按照斯蒂文森故事的含义来说,这两部电影都是浪漫主义的。那些奇妙事件的激情,也许还有史诗英雄的回声在告诉我们这一切。在《信徒天堂》中,随着情节的发展,浪漫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