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来华十记(精)

苏精
图片 苏精英国伦敦大学图书馆系哲学博士,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汉学资料整理研究所退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以基督教传教士为主的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专著有《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2018)、《林则徐看见的世界:〈澳门新闻纸〉的原文与译文》(2016)、《铸以代刻:传教士与中文印刷变局》(2014)、《基督教与新加坡华人1819—1846》(2010)、《上帝的人马:十九世纪在华传教士的作为》(2006)、《中国,开门!——马礼逊及相关人物研究》(2005)、《马礼逊与中文印刷出版》(2000)、《清季同文馆及其师生》(1985)、《近代藏书三十家》(1983)等。 自序 近年每有朋友听到我在写一些西医来华历史的文章,几乎都会难以置信地问:“你懂医学吗?”我承认的确不懂医学,那么又如何写起医学史的杂文呢?原来,二十多年来我关注以基督教传教士为中心的中西文化交流史,尤其是他们在印刷出版、翻译和学校教育方面的各种活动,因此抄录了颇多传教士的相关档案作为基本的史料,也旁及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档案。由于医疗工作和印刷出版、学校教育都是传教士辅助传教的重要工具,所以我在抄录的过程中,经常会见到有关他们医学活动的记载,觉得很有意思,尤其遇到以往的论者不知或可以纠正前说错误的史料,实在舍不得弃而不顾,而且传教士档案数量庞大,汗牛充栋都不足以形容,一旦放过这些有意思而珍贵的史料,回头再找极不容易,于是就顺便抄录下来,日积月累的结果是数量不少,只因自己另有更为关注的印刷出版等课题而搁置未用。 到2009年时,我从这些档案中选择一部分内容,撰写《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西医来华》一文发表,成为我关于医学史的第一篇杂记。此后偶尔有机会参加相关的研讨会,我又陆续写成两三篇报名与会。但直到2016年才起心动念,觉得箧存史料还有不少,似乎可以多写几篇。上海的仁济医院预定于2017年举办第一届院史论坛,由于复…